上门卖身电话100元服务内容,700元三小时不限次数品茶,免费找女人联系电话,全国同城空降服务

欢迎访问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!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图片新闻
图片新闻
中国精神——核酸采集队员随笔(《北方新报》——哪里需要去哪里)
发布日期 : 2022-03-11 | 作者:内蒙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

中国精神

核酸采集队员随笔


刘蓓蕾(创伤外科中心B区


有一种精神叫“中国精神”,它在疫情面前彰显得淋漓尽致,它的光芒闪耀在疫情防控的每个角落。

2022年春节气氛还未退去,我的城市生病了。疫情迅速蔓延,让整个城市都平静下来。我所在的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紧急召集167名医护人员前往全市各个社区支援核酸采样,大家没有一句怨言,没有一声抱怨,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好了行李,到达了集合地。虽然他们也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,还有其他方方面面的困难,但是大家依然冲锋在前,义不容辞。这就是“哪里需要,我们就去哪里”的中国精神。

我和另外26名小伙伴去了武川县,这里天气寒冷,条件相对差了一些。我们凌晨四点半到了采集点上,那里就有排队等候了。尽管天还没亮,寒风瑟瑟,但是为了自己家乡的安全,为了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,更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,大家积极配合,秩序井然,让采样工作快速高效地进行。这就是“团结一致、共渡难关”的中国精神。

在抗一线不仅有医护人员,还有人民子弟兵、公安干警、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。他们共同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、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钢铁长城。困了,他们就趴在桌子上一会儿;累了,他们就躺在冰冷地上伸伸腰;渴了,他们从不喝一口水,就怕上厕所,“浪费”一套防护服;饿了,他们也会本着今日工作今日毕的原则,坚持到最后一刻。这就是“不怕牺牲,大无畏”的中国精神。

在武川乡镇的防控点上,有着许多善良朴实的村民,他们为大家舍小家,自发地捐出米、面、油、肉等生活物资,希望疫情防控的工作人员能吃饱饭。还有村民拎着牛奶、酸奶,拿着充好电的暖宝宝,递给工作人员,还不忘说一句“你们辛苦了”,瞬间觉得所有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村民的生活并不富裕,但在特殊时期他们慷慨解囊,为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这就是“爱国如爱家”的中国精神。

疫情来到的时候,正因为有了中国精神的支撑,才让我们在困难面前,砥砺前行,自强不息。我坚信,只要我们携手共进,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截图20220311114313_副本.png

版权所有: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蒙ICP备19002718号-1    蒙公安网备 15010302000221号

联系电话:0471-2576222  地址: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科尔沁南路59号

公交路线:3、50、102、121、123、206路公交车在第二附属医院新址站,下车即到。

网站建设:内蒙古世纪泓科技有限公司

扫描关注官方微信号
龙南县cia324| 友谊县8gs144| 绍兴市kg830| 溧阳市ogs245| 香河县gm9723| 芦山县cgi820| 孟连m9k523| 莱阳市uys489| 若尔盖县9oo586| 长子县oi7289| 邵东县gyy873| 扶沟县g7m261| 分宜县wcc109| 宁海县8se128| 柳林县8eg502| 武陟县kc8679| 阳春市sww803